毛岸英: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土八路”
2018-06-19 11:24:00  来源:检察日报

  在山东省阳信县城东约十公里的张家集村,坐落着一处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张家集土改纪念堂。这座纪念堂的前身,就是毛岸英在阳信县工作时的住处,纪念堂至今仍保留着毛岸英曾用过的桌椅和生活用品。除在张家集土改纪念堂陈列有毛岸英的遗物外,在阳信县万亩梨园风景区内,还建有毛岸英纪念馆。

  1947年冬,化名“杨永福”的毛岸英来到山东渤海区党委驻地阳信县李桥村参加土改。作为中央派驻地方的工作人员,毛岸英总是按普通一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表明身份,更别说接受地方上的特殊照顾了。据史料记载,平日里,毛岸英总是身穿一件肥大的旧军衣,完全是一副“土八路”的形象。当地群众和土改工作队队员对他的评价是:待人和气,憨厚朴实。

  当时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岸英写字用的是铅笔,笔记本是用五颜六色的旧纸合订而成的。毛岸英来阳信时,陈云同志曾提出送他一支美国的“派克”钢笔,而毛岸英却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用这么好的钢笔太特殊了,还是不用了吧。”他留学苏联多年,俄语说得非常流利,但在土改工作队时却从没卖弄过一句俄语,工作、学习、生活都与队友们打成一片,对工作从不挑肥拣瘦。提起他来,队友们一致的评价是“好样的”。

  大公无私、坚持原则是毛岸英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据记载,在阳信召开的建乡试点工作总结会上,毛岸英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地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为阳信开展好这项工作作出了贡献。

  山东省阳信县检察院检察长曹家宝说——

  毛岸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长子,又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他到过苏联学习,到过前线杀敌,到过农村务农,他不畏艰险、公而忘私,他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毛岸英在阳信工作期间,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他虽然是一名年轻又普通的士兵,但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在他身上所表现出的良好品质和朴实作风,给阳信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阳信县检察院高度重视干警作风建设,将毛岸英同志给我们留下的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精神与检察机关作风建设相融合,通过开展干部联系群众的“初心工程”、送法下乡的“法律大集”,以及“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等活动,实现了“廉韵阳检、盈院清风”的良好效果。我院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检察机关五好检察院”等多项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郭树合通讯员张卫清)

  编辑:许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