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先锋刘文胜:我只是坚守职业良知
2017-02-16 15:25:00  来源:

  新华网南京3月9日电(徐婕)百姓心中,他是反贪界的包龙图;同事眼里,他是钉子一样的敬业模范;家人心中,他是废寝忘食的工作狂;求情者眼里,他是“六亲不认”的“绝情汉”……他就是江苏省滨海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污贿赂局局长刘文胜。 

  2014年,刘文胜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2015年2月,刘文胜荣获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称号。 

  “是兄弟们把我抬上了领奖台。”刘文胜将这些荣誉归功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对于环绕自身的光环,刘文胜更是轻描淡写,“我是个平凡人,只不过是有着对法律的信仰和对职业良知的坚守。” 

  “案痴”的“大智慧” 

  8年来,刘文胜先后组织干警立案查处民生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44件171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42人,处级干部3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300余万元,被群众誉为“反腐先锋”。 

  8年来,刘文胜每年至少有300多天与干警们吃住在办案点,曾经连续4个多月驻点办案,案件侦查阶段每天的睡眠不超过4小时,“五加二”、“白加黑”、没有节假日的工作状态他更是习以为常…… 

  在滨海县检察院,这样两组数据鲜明地揭示,刘文胜今天的成就与他对案件的执着不无关联。用盐城市盐都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永娣的话说,刘文胜就是个“案痴”,一旦上了案件,是“赶”都“赶”不走。张永娣依稀记得,2007年盐城市检察院交办滨海县检察院查办城建规划领域系列腐败案件时,恰逢刘文胜的儿子参加高考,他硬是一天都没回家。 

  在盐城市检察院侦查处处长张忠武看来,刘文胜有今天的成绩乃水到渠成。“有案件时,他每天晚上都要当班审讯,夜里工作到两三点是常有的事,白天依旧参与日常工作。”与刘文胜多次合作办案的张忠武称,每次劝刘文胜回去休息,他总是会说:“我多辛苦点,年轻的同志们就能轻松点。” 

  2013年冬天,刘文胜得知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线索后,连夜带队赶往目的地,在嫌疑人的居住点蹲守了四天四夜,终于将其抓获,而刘文胜的脚却冻伤了。张忠武提到这件事时,刘文胜有些腼腆地说:“早好了!” 

  刘文胜成功侦破的案件中,不少是“夹生案”、“骨头案”,对于这些案件,他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笈”。“反腐要有真本事,刘文胜靠的就是他的‘大智慧’。”盐城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岳岭说。 

  2010年,刘文胜处理一起正处级原校长受贿案件时,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犯罪嫌疑人左某交代了犯罪事实,但情绪不稳定的他一直有翻供的可能性。刘文胜有心收集了边缘资料,全面掌握了左某蜕变的心路历程,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度交谈。“计划经济时期,乡领导给一位老校长二斤红糖票证,但这位老校长得知其他教师没有这份特别待遇后,婉言拒绝了到手的福利……”刘文胜和左某讲述起一位老校长洁身自好的故事,听在耳里的左某泣不成声:“这是我的父亲,我辱没了门风!”刘文胜一招“攻心为上”感化了左某,稳定了他的情绪,打开了他的心结,更打消了他上诉的念头。 

  “铁汉子”有“柔情” 

  熟悉刘文胜的人都知道,他为人低调,生活圈、交际圈不广。滨海县城虽然很小,但很多人只闻其名,不知其人。 

  “一个反贪干警交际太广了,与人来往太多了,就会少了一份办案的锐气,多了一些顾虑和牵扯。”办案人员每次外出调查取证时,刘文胜总不忘多叮嘱下属几句。 

  滨海检察院预防科副科长汤海涛告诉记者,曾经有两位干警到某单位调查取证时,在该单位工作的朋友请他们吃了一顿饭,刘文胜知道后,硬是让他们将饭钱送了回去。“刘检总说,反贪工作只有‘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才能‘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汤海涛感叹,正是因为有刘文胜的严于律己、严格治下,才有滨海检察院反贪局多年来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没有任何重大案件侦破失误的成绩。 

  案子办多了,总会有不少当事人或其亲属邀请刘文胜吃喝、给他送礼,但他坚决做到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要。 

  担任反贪局长8年多,刘文胜的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在滨海是出了名。2013年,刘文胜查办一起受贿案。犯罪嫌疑人是刘文胜的亲戚,当时,犯罪嫌疑人的家人下跪在刘文胜面前苦苦哀求,但刘文胜却坚守着法律的底线:“能照顾的我肯定照顾,但违法的要求我真的做不到。就是我徇私枉法进了监狱,他也出不来。” 

  “其实看到老人家跪在自己面前,我的内心也动摇过,这么铁石心肠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我不能践踏法律的底线。”秉公执法却不被理解,刘文胜只能在心里默默承受这份苦与痛。 

  几天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文胜的家庭并不宽裕。妻子自1998年下岗后一直在药店做临时工,老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儿子才考上研究生,四年前刚搬进的新房还需要按揭贷款。但刘文胜不仅与家人“约法三章”:不打听案情、不替人说情、不收受礼品,而且没有利用职权为家人谋取丁点福利。为此,妻子曾经有过埋怨,但刘文胜说:“替你打招呼介绍工作难保这个单位第二天没事情发生,如果欠了人情,我以后的工作还要怎么开展?” 

  与刘文胜深入接触,会发现,“铁汉子”也有“柔情”的一面。 

  办案中,刘文胜总是耐心听取犯罪嫌疑人的无罪、罪轻辩解,哪怕是离题万里的“自我表扬”,他也很少打断。他和犯罪嫌疑人有时会像邻家朋友一般拉家常,谈子女学习、谈对父母孝道,很多时候,犯罪嫌疑人都被他的话语感动落泪。 

   

  在办理新洋农场刘某某与其弟小刘共同受贿案时,刘文胜发现小刘的生活并不如意:夫妻离异,自己下岗后以维修电器为生,好不容易混到一家外企的工程师,却面临刑事案件。“一个男子汉,不管人生有多少磨难,都要勇敢面对!”刘文胜的鼓励直击小刘的内心。理解到小刘这么多年的坎坷和他配合调查的态度,刘文胜还特意替小刘向法院写了从轻处罚的检察建议书。   普通人的“不平凡”路 

  花白的头发、金边眼镜、爬满眼角的鱼尾纹、一身检察制服……生活中,刘文胜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 

  办案之余,从不哼流行歌曲,也不谈论花边新闻……工作中,刘文胜也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人。 

  刘文胜眼中的自己是个有着很多缺点的平凡人。8年多的反贪生涯,忙不过来的案件,急躁的脾气,让他对一起办案的同事和无法陪伴的家人充满了歉疚。 

  “我平时待他们太严格,经常让他们为了案子加班加点,多亏同事们包容我。”提到自己带领的团队,刘文胜满是感激。 

  刘文胜每年都会和同事们在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完善自己,丝毫没有官架子。“我和同事们一样,只不过是个小组长而已。”刘文胜说。 

  “家对他而言就是个睡觉的地方。”谈到家对刘文胜的意义,妻子孙素芳如此形容。 

  虽然离单位只有五分钟左右的车程,但一办起案子,刘文胜常常一个月不回家。“他一个星期也就一个电话,经常电话一响就会说今天不回来了,在办案点。”孙素芳从来不敢奢望刘文胜带儿子出去玩,儿子长这么大刘文胜只在他十岁时陪着去连云港短途旅行了一次。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刘文胜觉得自己对患老年痴呆症10多年的老父亲也未能尽到孝心。2014年一天夜晚,在广东办案的刘文胜接到了老母亲打来的电话,这让他有种不详的预感。原来,老父亲已经三天不肯吃饭,褥疮大面积发作,被送往县医院抢救。住院18天,老父亲终于转危为安,这让刘文胜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谈及妻儿和父亲,刘文胜的眼角有些湿润,但他却很满足地说:“现在妻子和儿子都很理解我的工作,母亲身体硬朗,弟弟妹妹也很孝顺,有他们在,我放心。” 

  普通的刘文胜有着不平凡的人生道路,翻开简历发现,27岁前,他的工作与检察毫无关联。当过会计、做过老师的他在一次偶然的考试后开启了检察情缘。 

  从检20年,刘文胜从一个不懂法律知识的门外汉逐渐成为精通法律、融实践与理论为一体的专家。他创办的“办案安全注意事项25条”被江苏省检察院反贪局在全省推广;他创新形成集电视广播、电话热线、法制宣讲、公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六合一”检查预防模式积极推动盐城市的腐败案件预防工作…… 

  用滨海县检察院检察长樊杉的一句话评价:没有刘文胜,就没有滨海检察院的反贪成绩。 

  然而,刘文胜对这些成绩看得很淡然:“‘反贪’就像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只是我的工作职责。常人觉得它神秘,或许是因为‘反贪’多了些常人难忍的困难和压力。” 

  “任何一份职业干久了,都会耗尽你对它最初的热爱和激情,这种感觉我也有过。但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只要这个岗位还需要我,我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反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依然在路上!”刘文胜依旧坚守着他的职业良知。 

  编辑:辅知平  

上下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