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安县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党建与业务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接访办信机制、第三方参与信访矛盾化解机制、司法救助融入精准脱贫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用心办理用情回应群众诉求
“您好,这是来信来访指导手册,如果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联系我们。”近日,红安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干警在接待来访群众时,主动向来访者发放宣传品。
为畅通信访渠道,全面落实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红安县检察院将司法为民理念融入每一个工作细节,将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到每一个办案环节,用心办理、用情回应群众诉求。
“我的孩子被撞死了,那个开车的人必须偿命!”2021年9月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婆婆在红安县检察院信访接待室哭诉着。接访干警了解到,婆婆的儿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死亡,她不能接受法院对被告人的判决,多次上访。该院依法受理这起刑事申诉案件后,检察干警先后4次调查走访,并联合法官和村干部,把法言法语转换成通俗的道理讲给婆婆听。婆婆的情绪逐渐缓和了,她最后一次到信访接待窗口时,发自内心地向接待她的检察人员道谢。
为了更好地倾听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红安县检察院不断规范信访接待窗口建设,完善窗口工作机制,通过检察服务窗口、门户网站、微信等渠道,对外提供案件程序信息查询、权利告知、预约登记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2021年5月,信访人李某来到红安县检察院信访接待窗口,反映其居住地的某供水增压设施有噪音,希望检察机关能够解决噪音扰民问题。
接访人员及时将线索反馈给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干警到现场监测发现噪音超标,而且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遂依法受理此案。
红安县检察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举行公开听证,通过沟通协商,厘清行政机关的监管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听取信访人诉求后当场表态:尽快确定整改方案,推动解决噪音扰民问题。
“这只是我院办理的一起普通信访案件,但它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信访矛盾化解‘止于至善’。”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负责人表示。
在信访工作中,红安县检察院灵活运用远程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公开听证、下沉回访等形式,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该院加强检察环节风险评估,集中处理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完善与各业务部门的配合衔接机制,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普通信访转变为信访积案。
精准帮扶因案致贫返贫群体
红安县检察院把开展司法救助作为司法为民的重要措施,积极组织专项活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情。
2021年2月,一起交通事故致使张某重伤,花费医药费11.9万余元。由于肇事者黄某没有赔偿能力,张某只能自己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心里有怨气的张某认为法院判决畸轻,就到红安县检察院申诉。
张某申诉当天,刚好是红安县检察院的检察长接访日,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吴志刚听完张某的诉求后,当即联系原案承办检察官了解案情,并向张某及其家属作出解释:“综合公诉意见和故意伤害案以往判例,法院已对黄某依法从重处罚,判决量刑适当。”然而,吴志刚的一番解释并未说服张某。
信访事件决不能拖,否则群众的心就等凉了。在征得张某及其家属同意后,该院迅速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作为听证员参与听证。在听证会上,吴志刚与听证员从不同角度分析该案的处理结果,并且从解决张某实际生活困难的角度提出司法救助的建议。会议结束时,张某激动的情绪明显缓和,表示希望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愿意息诉罢访。
听证会后,红安县检察院经过评估、研判,为张某争取到5万余元司法救助金。
“信访工作说到底就是与人打交道,建立信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法结、心结一起解。”吴志刚表示,近年来,红安县检察院主动联系民政、教育等多部门,建立健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构建工作信息互通互享工作模式。通过加强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送、联合回访、及时更新台账等形式,实现对因案致贫返贫的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精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