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数字检察赋能道路安全 兵团石河子:开发大数据监督模型推动堵塞出租车驾驶员监管漏洞 浙江慈溪:数据碰撞精准排查社矫对象无证驾驶线索
2024-05-20 17:01:00  来源:检察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玮 通讯员刘亮亮 王晓芳)“酒驾出租车司机的从业资格证为什么还没有被撤销?”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时发现,部分有酒后驾驶记录的出租车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未被撤销,不符合《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

  经过分析,石河子市检察院建立“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监管模型”,并进行数据碰撞,筛选出10条异常数据,经研判均为有效线索。

  根据发现的线索,石河子市检察院邀请该市公安机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召开出租车驾驶员专项整治座谈会,并通报上述情况。三方一致认为,未及时撤销涉嫌危险驾驶、交通肇事、有饮酒后驾驶记录的出租车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会后,石河子市检察院向相关部门送达检察建议,建议其及时撤销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同时严格把握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申请材料审核关,堵住出租车运营行业的监管漏洞。

  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改,安排人员依法按程序撤销相关人员的从业资格,并加强与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互通,确保对出租车驾驶员的监管到位。

  本报讯(通讯员李勋文)“检察官,我错了,我不该不遵守社区矫正监管规定,无证驾车……”近日,面对即将被收监的结果,浙江慈溪的冯某终于意识到其行为的严重性,后悔不已。

  在社矫期间,社矫对象冯某虽然已被吊销驾驶证,但仍心存侥幸,偷偷驾驶汽车,自以为无人知晓,没承想在缓刑考验期即将过半时被检察机关发现。

  “因社区矫正的监管手段和强制力有限,加之部分被判处管制、适用缓刑的社矫对象法律意识淡薄,社矫对象存在自我约束不够、容易再次违法犯罪等问题。比如,我们发现,部分社矫对象在社矫期间存在无证驾驶行为,但仅凭我们的日常监管,要想查证属实难度比较大。”在慈溪市检察院开展的一次巡回检察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向该院刑事执行检察官反映了这一问题。

  为此,慈溪市检察院以问题为导向,联合公安、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社矫对象无证驾驶”专项监督活动。该院首先从司法行政部门调取了近三年全部社矫对象的信息,并与同期交管部门掌握的被吊销驾驶证人员信息进行碰撞,筛选出已被吊销驾驶证的社矫对象;再与矫正期间公安信息系统的抓拍数据、人脸图像识别比对,排查出包括冯某无证驾驶行为在内的6条可疑线索。经过对可疑线索的逐条甄别,检察机关认为上述线索中的社矫对象均存在无证驾驶嫌疑,并第一时间将线索反馈给交管部门。交管部门根据这些人员的活动轨迹迅速布控,当场查获了正在开车的冯某。依托日常信息通报机制,该院同步将冯某的违法情况通报给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其及时提请撤销冯某的缓刑。

  目前,冯某已被撤销缓刑,并被收监执行原判刑罚。通过数字检察精准监督,检察机关揪出无证驾驶的社矫对象,以“硬处罚”给其他社矫对象敲响“警示钟”,有效降低了潜在再犯风险,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效果。

  编辑:丁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