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失学“隐疾”
2018-05-21 17:01:00  来源:检察日报

  黄浦区人民检察院

  黄浦区检察院与心理治疗中心会签合作协议

  “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民办小学截止日为4月28日,公办小学截止日为5月3日,提醒广大家长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幼升小的报名工作……”一则短短的新闻,对大多数面临幼升小的家庭来说,只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时间表,但对在黄浦区某幼儿园就读的小永恒(化名)而言,却是一张倒计时的关门令。错过了时间,小永恒即将面临无学可上、无书可读的困境。这个难题还得从一个半月前说起。

  今年3月15日,小永恒的妈妈因为涉嫌毒品犯罪被逮捕。而在孩子出生那一年,他的爸爸就因公司非法经营犯罪入狱。羞于启齿的姨婆直到面临幼升小手续因法定代理人缺位四处碰壁时,才不得不将原委和盘托出。而此时,距民办学校报名截止日期仅剩短短一周。

  孩子的法定代理人涉案,教育机构想到了本区检察院未检科。2016年开始的法治进校园活动,使未检科和区教育局青保办有了常态化工作机制,凡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情况总会很快在两个部门间沟通流转。

  但是检察机关会不会管这么一桩“闲事”,负责青保工作的老俞心里还是很没底。没想到微信才发出短短几分钟,未检科负责人谷莺就给他回了个明确的答复:“我们管!”近年来,未检工作的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涉罪未成年人,因案件伤害到未成年人以及造成未成年人困境,帮助和保护他们成为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属于检察职业的“医者仁心”。

  时间紧急,谷莺和老俞当即碰头详细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后,开出“处方”:由关押在看守所的孩子妈妈出具相关委托书。谷莺跨区联动联系到案件承办人赵检察官;同时联系孩子妈妈关押的徐汇看守所驻所检察官,协同办理会见手续。涉及两院一所、通过四个部门的努力,两天后,谷莺终于在孩子妈妈感激的目光中接过了那纸沉甸甸的委托书。

  近几年,该院采用“医疗化办案”模式,牵头组织12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社工、爱心人士成立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并与虹口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治疗中心会签合作协议,提升心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与区法院、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服务项目相衔接,开出一张张化解涉案未成年人“疑难杂症”的“药方”。

  编辑:许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