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滞留在鄂,最高检干部为家乡菜农代言
2020-03-20 09:45:00  来源:检察日报

  口述:肖元红整理:蒋长顺

  “我现在仙桃市三伏潭镇要兴村,这几天是藜蒿收割期,期待各位朋友踊跃下单采购,非常时期,1元1斤,10斤1份,50份起送货上门。还有几天藜蒿就坏了,烂在地里,农民近半年的辛苦付出和资金投入就白费了。请帮帮他们!谢谢各位!”

  视频里这位高大帅气又阳光的“广告代言人”是谁?他可不是什么明星,他是最高检计划财务装备局政府采购处的干部李明。今年春节,李明回仙桃老家陪父母过节,因为疫情被阻隔在家中。

  3月11日上午,我突然接到李明电话,声音很急切:“肖主任,能帮个忙吗?”当时我还有点儿纳闷,因为之前我曾联系过他几次,担心他在乡下隔离有不便之处,问他家里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他却总说:没事,什么都有,一切都好!尽管他儿子因为突然封城被隔离在了亲戚家里,夫妻二人与年幼的儿子已经一个多月没见面,他也从没提过任何要求。难道遇上了别的麻烦?

  我细细一问,原来,他所在的三伏潭镇是藜蒿种植基地,现在三伏潭各村绿油油的藜蒿长势喜人,好一派美丽丰收景象。但是疫情非常时期,广大菜农辛辛苦苦种植的新鲜藜蒿,却因疫情阻断了销路。面对乡亲们的困境,一直坚守在村口卡点值勤,与家乡群众一起参加抗疫工作的李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反复跟我说:“农民太不容易了,我们一定要帮帮他们。”他还说,去年客户开车到田里收菜是每斤1.5元,现在贴运费运到城里才1元1斤,菜农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如果不及时卖出去,烂在田里更可惜,而且现在城里的居民也非常需要新鲜蔬菜,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听了他的介绍,我很受感动,当即对他说:“你放心,我马上来联系。”

  李明的焦急是有道理的。仙桃本地人都知道有句老话:“一月藜、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就是说藜蒿按生长周期,一月二月很鲜嫩,到了三月气温升高后,如果不及时采割,藜蒿疯长像柴火一样,没有了食用价值,最后只能烂在田里当肥料。现在是藜蒿销售旺季,黄金期也就这一个星期时间了,李明的着急正是菜农们心情的写照。

  我首先把销售信息发到我们机关群,请大家接龙统计,接着和我们汉江分院在德政园社区的志愿者联系,让他们帮忙统计订购份数。因疫情期间小区实行封闭管理,社区居民难得出门购物,现在有新鲜又便宜的时令蔬菜送上家门,大家都很踊跃,一下就订了500份,后来又追加了500份,加上我们机关干警的500份,一天总共订了1500份,首战告捷!

  当送菜车到小区门口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原来是李明跟车过来了,一下车就把整蛇皮袋的菜往车下搬。我说:“你咋亲自送菜来了?看你晒这么黑,一定是天天在田里帮忙割藜蒿吧?”

  “在农村,我原本就是农民的一分子。”他笑着说。

  后来,我给他发微信说,“你这做的都是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事,为你点赞!”他只回了四个字:“共克时艰!”

  李明又在菜地上录了一段视频,我将视频发在几个朋友群,很快也有了回应,有一个朋友在仙桃较大的满庭春小区做志愿者,帮忙协调联系,许多志愿者分区统计再分头发放。很快,这个小区就订了1500斤。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明时,他很兴奋:“我明天一早就去组织菜农收割!”他还告诉我,收割很费劲,需要一根一根收拾好再打捆,但请居民们放心,他们尽量早点把菜送到。

  就这样,鲜嫩的蔬菜、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李明送来的藜蒿赢得了各小区居民的一致称赞。紧接着,又不断有朋友打电话咨询订购:100斤、200斤、500斤、1000斤……仅4天时间,我们的销售竟然超过了1万斤!

  微信上,李明高兴地说:“姐,咱们转行卖菜吧!哈哈!”

  后来,他又发来微信说,他呼吁身边的同学同事慷慨解囊,又买了几千斤藜蒿,分别送到同学们的老家村庄或其他不产藜蒿的村里,免费发给村民。

  这就是李明,他的口头禅是:“低调,咱做实事!”记得疫情之初,他就自费购买了2000个口罩和一箱消毒酒精送到村里,为村民解决燃眉之急,也一直坚持在村口卡点值守,这些天又忙着下田间、跑小区,硬是用爱心为城乡老百姓的生活搭建起了一座连心桥。

  家乡美丽的田野,孕育出最鲜嫩最清香的藜蒿,李明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给家乡人民一片真诚温暖的赤子之心,也体现出一名最高检干部在特殊时期应有的担当与情怀!

  (肖元红系湖北省检察院汉江分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

  编辑:许洪峰  

上下篇导读

 · 小螺丝钉
 · 筑巢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打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