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为人之子的眼泪
2020-08-19 15:34:00  来源:检察日报

  杨云中

  年近不惑,回看走过的日子,发现留在青春岁月里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我青春的见证,是岁月的书签,不论何时打开,都能看见那个年少的自己。

  岁月不饶人。虽然这句话,说起来显得老气横秋,但屈指算来,我成为一名检察人已有16个年头了。这个数字摆在眼前,我感到有点难过。16年的检察岁月,如果我足够努力的话,可以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单位院子里的香樟树,长了10年,现在已是浓荫满地,而我呢,忍不住再一次深深地自责。

  当年进入检察院,受专业和岗位所限,我埋头工作,从会计凭证到检务保障,是我十分熟悉的业务,而检察专业性较强的批捕起诉等其他业务,很少主动去学习。终于有一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检察人,必须精通检察业务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经过两年不懈的坚持,在而立之年,我以会计专业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这件事,对我而言,有着莫大的人生意义,是我青春的一个印迹。

  因为通过司法考试,我在单位的工作得以调整,这也使我从另一个层面,了解到检察工作的宏观和微观,是我人生历练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1年初,从机关办公室轮岗到派驻检察室,对派驻检察工作充满好奇,对践行公平正义的检察职责,感觉有些陌生,更不知从何做起。

  记得是6月的一天上午,我在检察室复印案卷,听见有人敲门,进来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青年。他在确认是驻监检察室后,一下子大哭起来,把我吓了一跳。

  我给他倒了杯茶,请他平静平静慢慢讲,于是这位年轻人边抽噎边讲述。原来,他父亲正在我们派驻的监狱服刑。说到伤心处,他禁不住又哭了起来。我们做好笔录,按控申案件流程进行了登记处理。可男青年的眼泪,让我坐立不安。

  后来,我们调整了工作方法,采取迂回策略,案件终于调查核实清楚。事情过去了很久,那个男青年流泪述说的样子,还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谁人没有父母兄弟,不管是什么身份,不管他是普通公民,还是服刑人员,个人的合法权益都应当得到保护,检察监督的意义,不正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吗?于此,我对检察职责的理解,更加真切,也更加人性。

  在派驻检察工作中,和服刑人员谈话,是一项日常工作。让我感到日常工作的不寻常,是因为一个人,他使我对谈话多了一些特殊的理解。

  有一天,我从监狱的管理系统里,了解到一则狱情信息:“一名服刑人员不服管教,经常殴打他人,经常因违犯纪律而受到处罚,被作为顽危犯管理。”刚开始,这条信息并没有引起我特别的注意,违犯监规纪律,当然应该惩罚。

  可不知为什么,这个信息老在我脑海中回旋。察微知著,是我们的基本素质,也是检察职业的基本道德。查阅这名顽危犯的档案信息后,引起了我的关注。

  该犯的母亲在他11岁时去世,父亲忙于生计。由于无人管教,他过早辍学回家,沾染了不良风气,最终被判刑入狱。我看到他犯罪时还未成年,剩余的刑期还很长时,心里感到很痛苦。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我想去找他谈话,想去了解他更多的情况。

  我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想去拉一把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忍心看他滑向无底深渊,因为他终究要回归社会。我不放弃他,更不能让他自己放弃自己。于是,我进监找他谈话,一次又一次,我试着走入他的内心,试着去了解他的真实情感。刚开始,他对一切充满了仇恨,尤其是他的父亲,他认为没有得到一点点父爱;他的性格偏执,很容易情绪化,尤其禁不起他人的激将,很容易跟别人发生争执。

  他认为所有人都跟他过不去,所以就故意调皮捣蛋,引起别人关注。我没有嘲笑他,而是试着帮他分析这些想法的根源,默默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我给他讲天下的父亲对儿女们的爱,以及为人父母的种种不容易。

  记不清到底和他有过多少次谈话。直到有一次谈话时,我看见,他曾经充满仇恨的目光里,有了善良的温情。他对我说,昨天主动给父亲打了亲情电话,不恨父亲了。

  他还说,以后争取好好表现,获得更多的减刑,眼里盈满了泪水。看见他的泪水,我彻底放心了。一个会流泪的人,他的心,是有温度的。当一个人,心灵有了温度,他眼里和心里的一切,就充满了善意。等他出狱后,不会再仇恨、伤害他人,也会更加珍爱自己。

  这一页轻轻地翻过去了。后来每次进监,我还是忍不住侧面了解他的情况。再后来,他的名字从顽危犯的名单里消失,更多地出现在了表扬奖励名单里。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所做的,可能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但我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结果,这真是莫大的欣慰。

  派驻监狱检察室的日子,是我最好的青春年华,虽然没有做出任何值得书写的大事,但那两个年轻人的眼泪告诉我,即使是简单的工作,也不能简单地粘贴复制,而是要用真心、无畏、公平、正义和同情,来丰盈我们的青春。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许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