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现在成了一个热门词,仿佛只要加上这几个字,就会使文字品味提升好几个档次。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对这个词的理解恐怕是有偏差的。
早在《论语》中开篇即有论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就有练习、实践的意思。之后王阳明将之提炼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是一回事。我们常说,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际,明明先有理论,然后指导实践,怎么看都是两件事,为什么说是一件事呢?
《传习录》中记载,王阳明最得意的大弟子徐爱也有这样的困惑,他说:“如今⼈尽有知得⽗当孝、兄当弟(悌)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分明是两件。”翻译过来就是,孝顺长辈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做不到,这不正说明知与行是两件事吗?
王阳明回答: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什么事情如果真正知道明白了,就一定会做到,如果做不到,说明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知”。如果知道“孝”就算孝,那天下最孝的人当是那些“戏子”,因为他们经常会演“孝子贤孙”,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正如我们现在教育孩子,跟孩子说一大通道理,甚至孩子说出的大道理比你都溜,但一遇到“事”,还是不上心,仿佛之前大讲道理的人不是他。这就不是真正的知,只有当他经历了社会上的苦难,明白生活的不易,这时候才会对这些道理有了切身的体会,才是揉进他骨血中的“知”。
我们好多人也喜欢谈大道理,但如果不能做到,那就不是真正的知,只是道听途说,图个嘴上快活罢了。
我想起多年前在火车上遇到的一位“高谈阔论”者,他大谈高论,“不会做的未必就不会教”。还举一例,说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教人游泳,而且还教的很好。在我看来,他是有被传销洗脑的嫌疑。不去实践,不去泳池中“扑打”,光从书上手机电脑视频上是得不来真正游泳方法的,更枉论教人游泳了。正如那句“一看就会,一学就废”。真正的理解,是无数次实践尝试无数次失败累加出来的,得来的绝不会轻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与真理是一体的,实践中总结真理,真理中运用实践。
一个道理如果你做不到,那它与你就是“两相寂灭”。正如野外山巅的一朵野花,它历经冬暑春秋,花开花落,但你没见到时,“两相寂灭”,只有当你爬上山巅注意到此花时,“此花颜色”在你心里才会真正“明白过来”。
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正内涵,对于我们工作生活的指导就有了非凡的意义。时刻警醒我们,哪些道理不过是自己嘴上说说,根本做不到或不想做的,那说明我们的意识上或道理上还未真正理解透,还不“知”。知道了病原,从根上去医治,就能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