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
2018年3月,崔智友、陈东辉、罗艳、黄超、覃建宁、易捷、陈坤、陆爱益、陆弟敏、吴刚、莫小峰、莫华福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向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
崔智友等代表提出,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或通过立法解释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具体程序,如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的地位、名称和抗诉程序等;赋予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相应的调查权,明确相关单位和个人配合调查的义务;明确公益诉讼鉴定费用、公告费用、诉讼费用的承担主体等,为开展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提供更加完备的法律依据;建议在机构、人员、编制等方面加大公益诉讼支持力度,建立专门的公益诉讼机构,明确人员数量配备,为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最高检答复
最高检在答复中详细介绍了认真落实代表建议,持续推动相关工作并取得进展的有关情况。
关于完善检察公益诉讼立法,最高检在答复函中介绍,2018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明确了检察机关包括“依照法律规定提起公益诉讼”在内的八项职权,进一步完善了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以及依法提出抗诉、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等行使法律监督职权的措施和方式,为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保护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最高检表示,将颁布《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试行)》等司法解释性文件,作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基本程序规范。并将适时提出修法建议,不断完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方面的规定。推动修改安全生产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文物保护法、铁路法等相关法律,将实践探索已相对成熟、工作规律已有把握的案件领域、工作内容转化为稳定的法律。积极推动时机成熟时制定专门的公益诉讼法。
关于建立专门的公益诉讼机构,最高检答复,已通过内设机构改革,成立第八检察厅专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地方检察机关结合内设机构改革同步落实,省级检察院单设了公益诉讼检察机构,市、县两级检察院组建了专门机构或专门办案组。下一阶段,各级检察机关将根据最高检统一部署,下大气力加强公益诉讼检察专业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化办案组织,配齐配强一线办案力量。
□一线亮点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破解取证难题
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检察机关将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取证等科技手段运用到办案实践中,提升公益诉讼线索发现和调查取证能力。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公益诉讼案件时,遇到一个难题:辖区某耕地地块被违法占用,需要固定其面积及使用、变化情况。
如果由被诉单位提供的证据材料,难以保证客观真实性。“可以试试申请使用区块链和卫星遥感技术。”该院分管副检察长穆书芹给出了解决办法。
办案人员迅速联系武汉市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处,申请使用区块链和卫星遥感技术。技术人员协助调取了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涉案地块在13个不同时间节点上的26张卫星遥感影像图。这些图像直观显示了一块绿油油的农田,一步步被硬化变白并搭建违法建筑的全过程,以及该院发出检察建议后,该地块上硬化变白面积仍旧持续变大的动态情况。通过调取不同时间点的卫星遥感影像图,动态呈现了土地受损过程,尤其是在诉前程序后,非法占地依旧持续,为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