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已通过初审,额度10万元,只需身份证,戳链接领取。”
“张先生,××地段新开的楼盘,您可以了解一下。”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房产中介、培训机构、贷款公司等打来的各种广告电话,让人防不胜防。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既享受着海量资讯带来的便利,也承受着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信息裸奔”已成为社会痛点。
今年7月29日至31日,王某在河南省温县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快递仓库负责分拣快递。此前,该供应链公司未核实王某的个人信息,也未对王某进行岗前保密培训。工作期间,王某带着张某等3人利用工作之便拍摄快递订单信息,包括公民姓名、联系电话、收货地址及包裹内的物品信息等。王某负责将拍摄下来的信息通过百度网盘售卖给他人,王某共出售公民个人信息600余条,非法获利近千元。目前,王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案尚在审查起诉中。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增多,多起案件反映出犯罪嫌疑人通过快递行业获取公民信息进行非法买卖。为消除快递行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潜在风险,温县检察院对该县的快递行业展开调查,并经走访发现部分快递公司在办理快递业务的过程中,其快递运单上大部分直接显示客户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未采取隐匿化或去标识化等有效保护措施。8月26日,温县检察院向相关快递公司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担负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
相关快递公司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督促辖区寄递点采取对快递运单上的公民个人关键信息进行隐匿化处理,对业务人员进行用户信息安全培训,签订入职保密协议,在快递大厅张贴举报有奖宣传页,以此促进寄递行业信息安全。
如何有效保护好快递面单上的隐私信息?办案检察官提醒:一是不留真名。网购的收件人名不要真实填写。二是不留过于详细的地址。建议直接留小区附近的快递驿站,避免个人居住信息的泄露。三是涂抹掉个人信息。收到快递后,要涂抹个人信息后再处理快递包裹,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本报记者 刘立新 通讯员 李帅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