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国家级非遗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传承人 苏海珍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互市贸易、跨境边境游……”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国家级非遗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传承人苏海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段视频,被最高检短视频平台发布后仅3个多小时,阅读量就突破了千万。
“海珍把我们的意见建议带到中央了。”“快给乡亲们讲讲从首都带回来的精神。”全国两会刚结束,苏海珍便马不停蹄地回到村里,向村民们讲述自己在北京开会的收获。对村民们而言,苏海珍是一张弘扬京族文化的名片,更是一条传递群众心声的“快车道”。
苏海珍常与乡亲们弹琴唱歌话家常,积极为家乡“代言”,将京族元素带到全国两会,呼吁更多人关注参与非遗文化传承。2023年全国两会,她针对更好推动独弦琴艺术传承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苏海珍是土生土长的京族人,爷爷曾是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是京族文化老一辈传承人,曾参与整理记录京族文字“字喃”;父亲是京族歌手、诗人、作家,也是第一个把京族口头文学变成书面文字的人;母亲是京族资深的“哈妹”(对能歌善舞的女歌手的尊称),喜欢弹独弦琴……苏海珍从小耳濡目染学习京族民歌和独弦琴,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响应家乡号召毅然回到东兴,深耕边疆文化建设。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京族文化,她成立了琴歌传习中心、独弦琴制作工坊等,通过组织丰富的演出活动、公益培训等,培养了一大批独弦琴表演者,壮大了传承队伍。
“民族的艺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一根弦可以弹出百种音,承载着京族人民一路追光逐梦、乐观向上的音律,让我充满力量。”苏海珍自履职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把更多家乡声音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她呼吁支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报,加大对边境地区非遗项目保护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非遗在推动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接下来的几天,苏海珍将前往澫尾村、山心村等地开展宣讲,把“冒着热气”的全国两会精神带给乡亲们:“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边疆建设中,让边疆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都‘活起来’‘火起来’,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