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县人民检察院胡娜娜
记得6年前的毕业季,我带着还未完全退去的青涩和懵懂,进入检察院工作。虽是法学科班出身,我却没有正正经经办过案子。“无心插柳”的是,我在检察官前辈的指引下,沉迷于文字的魅力,走上了检察工作宣传之路。
刚开始我被分到政治处。接到宣传任务后,初出茅庐的我任由自己发挥,硬生生把文章写成了“四不像”。发现了问题却不知如何修改,手足无措的我只好向院里一位资深写作高手求助。让人欣喜的是,他愿意指点迷津,愿意将自身写作经验倾囊相授,也在日后成了我不折不扣的师傅。尽管我有一腔写作热情,但还是有点浮躁。每每写完文章,就急不可待地拿给师傅看。他总是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再耐心指导我一遍一遍修改。他身上那种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写作态度让我钦佩,也令我心生畏惧。由于水平有限,我写出来的文章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时间长了难免感到泄气。
日子一天撵着一天,我换了不同的岗位。伴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我的内在积淀也多了些,写出的文章也上得了台面了。我对宣传写作总抱着“怡情”的态度,没有太高的期望。当看到昔日笔友的稿件频频见诸国家级报刊,我为自己的停滞不前感到羞愧。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这个不争气的徒弟还是找到了师傅。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身上的缺点,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痛定思痛后,我重新潜心学习,把师傅每一句教诲都仔细记好。
同时,我变得愈发渴求知识,把写作当成学问来研究。重温中外经典文学著作,仔细阅读权威的法学期刊,揣摩影视剧中的台词,处处留心他人的对话,体味人情世故等等。不知不觉中,我这个粗线条的人也变得心如细筛,也领会到师傅为何对写作追求精益求精。
于是,我把每篇文章都当成艺术品去雕琢。一篇文章要变换多种角度去写,边读边写边改,不断衡量文章立意好不好、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达是否准确、内容是否通俗易懂等。仿佛得了强迫症,每篇稿件都要修改四五遍以上,越改越觉得不完美。不到最后一刻,我也不知道文章会写成什么样。
在此过程中,我的心智也得到磨炼,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一次,我患上结膜炎,双眼红肿、流泪,不能见强光,只得在家休息。巧的是一国家级报刊正在约稿,我心想这是宣传我院检察工作的好机会,可不能错过。我把电脑亮度调低,眯着眼睛,一鼓作气,边擦眼泪边写完稿件。幸运的是,稿件被刊登出来,眼疾也得到治愈。
回首往事,有得有失。最宝贵的收获,当属从师傅身上学到的写作技艺和敬业奉献精神。也希望自己能戒骄戒躁,以前辈为榜样,不断创作好作品,传播检察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