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被需要”的幸福
2020-07-08 09:02:00  来源:检察日报

  杨水莲

  父亲本是一名泥水工,没活的时候,便与母亲侍弄家里的田地和茶山,就此将我们兄妹几人拉扯大。最小的弟弟成家后,我们觉得日晒雨淋太辛苦,便唆使父亲弃了泥水这个职业。不再粉墙砌砖,父亲又开始和母亲种起果树,还把菜园子划成大小块,种上大豆、玉米、西红柿,采摘之后便拉到市场上去卖。这样每天起早贪黑,好像更忙碌了。

  哥哥嫂子又开始劝,种菜也辛苦,楼下的市场什么都有,再不然,还可以网上下单送货到家。我和弟弟也开始游说,希望他们安心呆在家里,享享清福,别瞎折腾。父亲不了解怎么网上买菜,但看我们坚持,便真的闲了下来。闲下来的父亲母亲,有时去小区里溜达,有时就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打盹,日子似乎悠闲了很多。正当我们自豪地认为,终于让二老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时候,他俩却日渐萎靡,人也消瘦下去,反应能力和记忆力也不如从前。去医院检查,并不见什么病症。我们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结果。

  一个下雨的周末,我在单位加班,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说他和母亲出门闲逛,母亲摔了一跤,被困在一个屋檐下。我放下电话,赶紧去接他们。大雨如注,母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父亲给她揉着一条腿。看见我湿了鞋袜,父亲小声和母亲说:“我都说了别出门,你看吧,出来给孩子添麻烦。”母亲挣扎着想站起来,我将雨伞递给父亲,将瘦小的母亲背起。她似乎觉得给我带来麻烦,并为此感到内疚,在我背上有些哽咽着说:“老了,老了,不中用了。”我鼻子一酸,猛然意识到,原来我们拼命长大,拼命想独立,拼命想向他们证明我们什么都能行,可是,父母却在害怕有一天自己毫无价值,成为孩子的负担和拖累,不再被需要。

  第二天下午,上幼儿园的女儿带回一个手工作业,要用废旧材料做一艘帆船,缠着要爷爷做。丈夫刚想接过去,被我制止了。晚上,爷孙两个蹲在院子里,找来一大堆废旧材料,叮叮咚咚敲了半晌,有说有笑间一艘美轮美奂的船就做成了。吃饭的间隙,丈夫悄悄对我说:“你有没有发现老爷子今天心情很好啊,而且这手工了得啊。”女儿兴奋地喊来小伙伴围观新作,她站在孩子堆里,大声宣告:“我爷爷可厉害了,这是我爷爷帮我做的。”父亲抻了抻衣角,有点不好意思,弯弯的眉眼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原以为最好的“孝顺”是给予,却不曾考虑,尽管他们垂垂老去,但依旧有付出的冲动和本能,依旧需要被肯定。

  此后,女儿总是缠着父亲做手工,而动手能力不怎么样的丈夫偶尔也请教父亲一些小问题。有了事做,父亲精气神又好了起来,前几天上网看见《啥是佩奇》的短片,也给孩子做了一只佩奇,装上电池就能动。而哥哥嫂子似乎也发现了问题所在,不再拦着父亲伺候那些桃树、梨树、李树,忙时也请母亲洗碗择菜、整理房间,有时候家里请客吃饭,央着母亲来帮忙,她兴高采烈、满脸笑容地迎来送往。

  当然,我们偶尔也给他们添一些“麻烦”。“妈,我最喜欢吃您做的辣萝卜,超市都买不到,上次的都快吃完了,再做点呗。”“妈,娃娃最喜欢您给的土鸡蛋了,多攒点啊!”“奶奶,还有琵琶糕吗,我想吃!”“爷爷,教我做风火轮……”他俩总是高兴地点头,然后兴冲冲展开行动。开春后,菜地里又种上一畦一畦的菜苗,露土的没露土的都积蓄着力量茁壮成长。我爱吃百香果,他俩还围了一圈搭了个百香果棚。闲暇时候,母亲教媳妇们包粽子、做油浆豆腐,从缸里盛出咸菜、酸豆角、辣萝卜,从地里采摘蒜苗、土豆和青椒,分发给大家。父亲带着孩子们去果山上摘李子、捡土鸡蛋,更加精神抖擞,一家子又开始热闹起来。

  原来,“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而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孝顺”的方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许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