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红色印记的守护者
山东郓城:发挥检察职能助力修复抗日指挥部旧址
本报讯(记者卢金增通讯员王敏)“俺没想到啊,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指挥部旧址修复!感谢检察院和有关部门做了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啊!”6月25日,耄耋之年的老党员张进科握着前来回访的山东省郓城县检察院检察官田献礼的手感动地说。
今年4月初,郓城县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反映状元张楼村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指挥部旧址面临损毁危险,希望检察机关依法介入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修缮。
“指挥部旧址见证过鲁西南抗日战争的历史,是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我们要认真调查核实。”郓城县检察院时任副检察长苏衍兵迅速带领公益诉讼部门人员到现场查看。
进入状元张楼村,在中心街北胡同内的老式院落墙壁上,一眼就能看到醒目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指挥部旧址”指示牌。旧址为三进四合院,土墙灰瓦,旧木拱门。因年久失修,院内杂草丛生,部分房顶、门窗毁坏,多处墙皮脱落。
“前些年讨论过修缮旧址,但因产权纠纷、资金缺乏等,至今没实施有效保护。”该村会计张效轻说。
状元张楼村,因清末村民张宪周中武状元而闻名。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革命老区。1938年12月2日,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执行党中央“派兵去山东”的战略决策,率师直属队和343旅686团等部离开晋西,于1939年3月1日进入郓城境内,指挥部就设在状元张楼村三户村民所有的三进四合院内。村民张洪臣说:“为了八路军开会方便,我爷爷张习贤等人主动腾出了自家老屋。”
在这里,陈光、罗荣桓、杨勇等首长指挥了八路军进入山东与日伪军作战的第一仗——樊坝战斗。从此,山东境内抗日斗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月十五攻打樊坝,不少村民把过年的菜团子、枣卷子拿出来送给八路军……”张进科老人动情地回忆着。
2015年11月,指挥部旧址被郓城县委宣传部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12月被菏泽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12月31日,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2021年5月6日,在对案件事实认定后,郓城县检察院依法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县文化和旅游局、张鲁集镇人民政府发出2份诉前检察建议书,建议两单位立即采取措施,对该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有效保护。
收到检察建议后,两单位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文物专家及村民意见,与3户村民达成产权归属和保护协议,同时聘请专业团队对状元张楼村发展红色旅游进行整体规划。
5月下旬,专项修缮经费被签批,制定的《红色遗址复原项目方案》经审查通过,指挥部旧址修缮保护工程启动。
房顶的青瓦“修旧如旧”,脱落的墙皮已修复,损坏的门窗正陆续安装……6月15日,到现场回访的田献礼看到指挥部旧址换“新颜”,十分欣慰。
“起诉不是目的,革命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才是关键。接下来,郓城县检察院将强化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助推英烈、文物保护工作,为维护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提供检察智慧,彰显检察担当。”郓城县检察院检察长刘化珍说。
在郓城,还有樊坝战斗遗址、五界烈士碑、杨集烈士纪念塔等多处红色文化遗迹。如何保护与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当地人大、政协机关曾多次展开调研、讨论,这也是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绅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甄爱华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
“用法治方式保护和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人大立法也有了完善。这次郓城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的方式,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对该指挥部旧址实施抢救性保护,守护了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在郓城的光辉印记,有利于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也为今后革命文物保护提供可借鉴的参考。”甄爱华表示,将持续关注指挥部旧址后续的管理、利用等工作,真正提升红色资源保护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