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人民检察院】
前不久,徐汇区检察院接到一起公安机关移送的非法集资案,被告人姜某设立10余家公司,对外销售各类理财计划、合作项目和股权转让,虽然涉案金额不高,但涉及投资参与人有数千人。检察官听取并梳理投资人提供的线索,督促公安机关查找关联账户等,准确适用宽严相济政策,先后有14名犯罪分子退回违法所得总计300万元,达到了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高度统一。
据悉,该院在2013年建立的全国首家金融从业人员法律服务与犯罪预防基地,是该院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开展金融犯罪预防工作的尝试。随着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金融从业人员的犯罪样态悄然发生变化,2017年,该院又对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在充分研究发案业务环节和内控疏漏的基础上,梳理涵盖了全市近3年来金融从业人员犯罪的典型案例,由金融部门检察官在预防基地重点讲解介绍,以前车之鉴筑牢廉洁从业底线。
该基地成立以来,已接待来自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来访人员5000多人次,基地已成为金融机构新进员工入职培训的第一站,中层骨干和领导高管的充电站,检察机关在帮助金融机构防患于未然、筑牢从业廉洁底线的同时,对金融市场发展和业务创新中出现的法律争议和违法犯罪新手段进行释法说理,根据金融行业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从源头上预防金融犯罪的发生,持续促进上海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满足不同金融机构的法律需求,该院定期开展个性化专题讲座,使基地成为检察机关与金融机构交流互动的平台。资深检察官与参观人员面对面交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和职业风险,进行交流、开设讲座等。教育基地参观结束后,检察官还向来访人员发放法治宣传手册,确保法治教育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近年来,针对涉众型金融案件较多的现状,该院还总结办理案件情况形成《非法集资案件情况分析报告》,提出了建立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业和居民自治组织等跨部门合作机制,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发布金融投资产品广告事前备案登记管理,运用“大数据”构建跨平台、全天候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机制等对策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