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多面青春 无畏前行
2021-04-27 09:09:00  来源:检察日报

  朱伟悦

  3月1日起,刑事责任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熊孩子”不再是行凶的免责牌。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一方面扩大了刑法的打击和保护范围,另一方面也凸显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法律源于生活,但又具有区别于生活语言的“法言法语”体系的复杂性,如何讲好法治故事、讲通法律条文、讲透法理道理,是需要考虑到读者群体、细细思量、用心打磨的事情。然,大道至简,知易行难,通读《中小学生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一书,在形式和内容,感受到了“新颖”“全面”“专业”,特别是跃然纸上、流淌于字里行间的国家责任情怀,让笔者很受震撼!

  “新颖”。反映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最新法律精神,以法治故事开篇,以主体分析法展开,以“小贴士”“看看你学会了吗”检测学习效果,融合最新影视作品的经典对白,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同时考虑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书的内容涉及也呈现“由浅入深”的阶梯形式,总有一级阶梯适合你,有心更有“新”。

  “全面”。空间维度,涵盖了上学路上、校园里、家庭里、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典型法律问题,既有对现实物理空间的关注,又将视角扩展到网络虚拟世界,形成全面保护的空间架构。时间维度,从日常学习时间到休息时间,从保证入学到全返辍学,从遵规守纪的自我保护到犯罪记录封存,形成点线面联通的时间轴。

  “专业”。作者有着法学博士的深厚理论功底,有着基层法院、中级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丰富办案经验,有着深耕未成年人检察理论研究的执着坚守。其秉持“未成年人权利保护国家责任履行”的观点,深入解读“国家实施司法救助,帮助处于困境的未成年人”“国家履行职责指定和撤销监护权”等内容,强调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国家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负有“兜底”责任,以弥补家庭保护的不足。法律学者读至此,可能会想到法律家长主义的学术问题;少年儿童读至此,会感受到国家是温暖而强有力的后盾,对伟大祖国充满安全感;教育、医疗等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读至此,会感受到身上的责任,肩上的担当。

  启发不同的人,收获不同的思考,笔者认为,这也是一本书的意义。

  编辑:许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