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接力,助外地留守儿童圆大学梦
2017-11-17 15:44:00  来源:

  河南人左某某夫妻二人在苏州市某区开设诊所多年,其女儿左某(15岁)一直留守在原籍读书,与祖父母共同生活。2011年4月,左某某因犯非法行医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家中失去唯一经济来源,更因支付被害人家属赔偿金而背负巨额债务。左某的生活面临极大困难,学业难以为继。

  真情走访探望,勉励女孩重拾信心。承办检察官在办理案件时了解到左某因父亲入狱承受了极大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随时可能辍学。2011年2月,检察官赶赴600公里外的河南某县,与左某面对面交流,引导孩子积极乐观面对困难,并通过之后每月的电话家访跟踪了解左某情况,帮助其找回自信。

  三年接力捐款,助力女孩圆大学梦。左某学业的优秀、生活的艰辛以及其对上大学的强烈渴望,催生了检察机关“圆梦计划”。2011年至2013年,该区检察院连续开展募捐活动,连续六个学期资助左某直至其高中毕业顺利考入大学。左某先后多次写来感谢信,表达对检察官的感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建立联动机制,规范开展服刑人员留守子女关爱工作。为更好帮助像左某一样的服刑人员留守子女,该区检察院探索建立针对该类人员的关爱帮扶机制,建立包含未检、自侦、控申、刑执等部门的内部联动机制,及协调民政、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关爱救助的外部联动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启动帮扶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救助、心理辅导、回访帮扶三大手段,重点解决“生存、失学、失管”三大问题。

  典型意义:我省苏南地区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很多在原籍成为留守儿童,需要关心和帮助。检察机关立足司法办案,延伸保护触角,对服刑人员的外地留守未成年子女开展关爱救助,取得良好成效。同时,检察机关从个案出发,探索建立“服刑人员困境留守子女”关爱帮扶机制,实现了办理一案,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机制实施以来,已为6名服刑人员子女实施帮扶,资金运转总额达11万元。

  编辑:辅知平